Wednesday, December 27, 2017

【相声】转行



A:听说你终于解决两体问题了?

B:是啊,我和太太现在都在城东上班。

A:城东大学!

B:旁边那高架桥底下。

A:跑那儿去干啥?

B:其实也就是办公室在那儿。我们大部分时间都在十字路口旁边站着,等着收钱。

A:不会吧,你要饭去了?

B:要饭怎么了?前一阵儿为funding发愁,头发也白了,眼也花了,衣服也好多天没换了。在大街上遛弯儿考虑课题呢,结果有人主动给钱我。

A:见你可怜呗。

B:我一想,教授也做腻了,要饭有什么不好?经常晒太阳,工作时间自由,还可以走路活动腿。下班了就是下班了,不用继续琢磨明天怎么要饭的事。

A:行,你开心就好。

B:刚开始倒是开心。举块牌子,上写:“大学教授来乞讨,只求生存不求饱”。好心人一看,那是哗哗的给钱啊。

A:知识分子就是不一样。

B:谁知没过多久,其他要饭的也跟着学样了。有写外科医生不小心锯了自己腿的,联邦大法官吃火锅烫了嘴的,警察局长被解雇因为爱上大土匪的。

A:都什么乱七八糟的。

B:后来大家聚在一起,一合计,这么乱来对谁都不好。应该成立一个committee,有计划有组织的来要饭。

A:这个committee都干些啥?

B:首先是组织竞争上岗。你想啊,好心人就那么多,要是一窝蜂都来做乞丐,不就都饿死了嘛。

A:怎么竞争法?

B:先要份简历,看看这个人可怜在哪里。尤其要注意,其可怜的地方是新兴的有前途的呢,还是夕阳产业了。这直接决定了此人将来能要到多少钱的潜力。

A:好家伙!

B:然后看看他过去有没有乞讨经验,能不能带钱进来。都从师过哪些老乞丐。当然还得做个报告,乞丐不是有幅可怜样就行了,口才也是很重要的。

A:有道理。

B:接下来看人品。每人需提交三封推荐信,由其他乞丐评价一下,这人是不是自己吃饱把别人饿跑那种。

A:竞争真够激烈的!不过还算公平啦。

B:哪儿有绝对的公平啊?这不最近上头说了:我们这里缺少diversity,这可不行。人家来做善事的,要是看到自己的群体里没有代表,谁还给钱啊?

A:没听说过!

B:当然也有好处啊。比如我太太的方向本来不太合适,但是因为最近缺少女乞丐,就给破格招进来了。
                                     
A:这还分方向的。无论如何,一旦上岗了就轻松了吧?

B:轻松什么?你今天能要到饭,能保证明天,明年,也要得到吗?

A:那怎么办?

B:所以说,乞丐这份职业也得设立hard money

A:这hard money钱哪来的?

B:你无论什么时候要到钱,就拿一部分出来,给组织交overhead

A:那谁挣得多就交的多喽?

B:也不一定。比如有些市民施舍的时候说了:这个钱只能给你自己看病用,不能cover别的expense

A:听着新鲜。不过有点硬工资总归是保障。

B:是啊,谁都有收成不好的时候。当然硬工资也不是白拿的啊,除了定期去committee服务之外,还得给新来的乞丐开培训课。

A:都教些什么?

B:最重要的是心理学,要懂得攻心术。其次是社会学,学会看人,对不同的人要采用不同的策略。要饭的整天在城里走来走去,有些要自己找地方住,就得懂点civil engineering

A:真够杂的。随便教两下吧。

B:那不行!不用心教,最后都给差评,hard money就不保了。另外,凡是评职称通过了的,每人都要带几个小乞丐做学徒。

A:跟着你学样?

B:不是那么简单。每天早上,把徒弟们先集中一下,开个组会。

A:分配一下当天的任务。

B:先派一个出去搞调研,看看附近哪里人流大,哪里塞车严重。

A:这直接决定了当天的收入。

B:另一个在网上查文献。看看最近的新闻,比如哪里发大水了,我们好扮难民。政府又有什么新动作,我们跟着支持或者反对一下,博同情。

A:那是不是还得有个专门写牌子的?

B:当然了,我们这可不是普通的牌子,和poster是一个信息量。有数据,有图。一见有人走近,就迎上去问:Do you want me to walk you through?

A:谁有那功夫听你们白活啊!

B:然后是根据调研的信息,拿机器学习来跑模型,看看怎么分布要饭人员才能最大化收入。

A:学问不少啊!

B:是啊,我们夫妻店的名声很快就传出去了,被invited写经验总结。在经过三个老资格乞丐的peer review后,已经发在乞丐内部引用率最高的杂志上了。

A:你还有工夫写这些?

B:白天当然没时间啊,只能晚上来干。另外因为学徒多,隔三差五就得写推荐信,指导他们怎么给job talk

A:真够忙的。

B:后来组织上看我有能力,让我不要专注于这些小钱了,直接写本子去政府那里要。

A:政府能给吗?

B:你光知道开口要钱当然不给了。首先得写清楚,要这笔钱的motivation。为什么政府要给你,而不给其他的慈善机构。

A:得有说服力。

B:然后要讲清楚,拿到这笔钱,你用来干什么,怎么干。这里一定要写清楚细节,不能笼统。

A:估计还得做个budget表。

B:最后再延伸一下,拿到这笔钱,做这个项目,对整个乞丐社会有什么意义。

A:这叫broader impact。最后钱拿到了吗?

B:还没正式确定,不过已经收到要求改budget的信了。组织为了奖励我,决定给我和
太太半年时间,让我们去城西大桥那里带薪访问去。

A:不错啊,还带sabbatical的!看来转行转对了。

B:转行?我怎么觉着白忙活了。

(鞠躬)









Friday, December 8, 2017

“大改”文章的窍门

最近开始使用的方式。

如果有被拒了的文章,或者没中回收的proposal,自己觉得应该大改。原因可以是对原先不满意,或者因为要try新的journal/funding agency其要求有所不同。无论如何吧
,如果就在原文上改,其实很难做到真正的“大改”,通常就是调换一下顺序,这里删删那里补补,换汤不换药。

先把旧文档快速读一遍。然后两个显示器,左边放原文,右边开一个新的空白文档。在这个文档里面,开始写outline。注意,不是methods results这种大的outline,这算
什么outline? 是具体到每一个段落就写一个一句话的outline。写完后不要着急,从头到尾仔细看几遍,检查两件事:一是outline的逻辑,包括出现的顺序是否合理。二是
说服力,这样是否是最好的present的方式?

这个outline 基本确立之后,再从左边的旧文档里逐句(不要逐段)copy 到相应的
outline下面。因为这时候你通常会发现,原先同在一个段落的,根本不属于一个段落
。这时候一定要先顾全大局,只搞内容,不要在乎句子是否连贯,哪里需要重写。凡是在新的outline里面找不到相应位置的东西,要不就添加一个outline,但是大多数时候会发现,其实删掉更好,因为根本就不fit你的主题。更重要的,是经常会发现缺了什
么东西,而这些缺了的是很关键的。这时候还是不要仔细写,用红笔或者黄色
highlight写几个字,提醒自己这里要补充什么。

最后等旧文档都折腾空了,关掉。这时候才能在新文档里仔细开始重写或者改动。这叫:大改。

注:这种方式尤其适用于,比方说,你之前有个12页的proposal,现在要交一个6页的
。很多人这时候都有这么个流程:1,很高兴:“很简单啊,删一删就行了”,2,很气愤,“我已经尽量删了,很多被删的都很重要啊,也忍痛删了,但为啥还是很挤,而且读起来效果不好?” 事实上,6页的东西和12页的,写法本来就不同。删不是办法,应该重新写。这里的重新写,指得就是上面说的结构调整。之前很多具体的句子还是可以拿来用的,但是必须重起一个outline,重新思路。

Wednesday, November 29, 2017

自我打造明星学生


1. 能量不守恒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你我各有一个苹果,我们交换了,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我各有一个黄笑话,交换后就每人都有两个黄笑话。。。嘿嘿,就是这么个意思吧。有些学生总觉得,什么东西都是和树上的苹果一样,他拿多一点,我就会少了。事实上,在academia 里,大部分事情都是可以双赢的。比如经常有人来问authorship的问题,和老板的矛盾啥的,可以这么说,你目前所遇到的任何问题,在你之前肯定有好多人都遇到过。这个系统虽然不是完美的,但是还是总体可以维持运行的。很多东西只要按照它的惯例来办,就没有什么难解决的,因为惯例的存在已经take care of 方方面面了,conflict本来就不存在。你觉得是个没法解决的难题,多数情况其实是自己对这个系统怎么run的还不够了解,或者只看到了表象。还有的时候是开车夜行,自己只看到前面的几米开外,因为经历的缺乏不能对长远的利弊进行最好的规划。

举个例子,很多学生抱怨,老板整天催进度,不发多少篇paper不给毕业。给那么少的钱,凭什么要求我发那么多paper?每次看到这种抱怨我就不理解了:你发的paper,难道不放到自己的简历上吗?你申请绿卡,是不是要数papercitation?你就算不去学术界,找工业的工作,凭啥呀?很多学生总觉得只要老板放他毕业就行了,马上就可以拿“真正的工资”挣大钱了。嗯,没人去的职位你也许可以轻松找到,但是几百个人竞争的好职位,为什么偏要你一个,因为你长得帅?当然你可以argue,我做的那些狗屁研究,对这种工作完全没用,他不会看的。不是这样的!当一个人发过很多好文章,很productiveGPA高,简历上做了很多事情,直接证明了这是个勤奋,优秀,积极乐观的人(不一定总准,但是大部分情况还是很能说明问题的)。有哪个公司愿意高薪请一个要这要那但是干活敷衍心情又不好的“大爷”来,你又不是minority可以拿来充门面的,对不对?就像我们之所以喜欢和成功人士玩,不是因为想借钱,而是因为他们通常都有积极的人生观和正能量,能带动我们前进。所以老板要求你productive也好,申请各种award也好,既帮了他,也帮了你,这本来就是双赢的东西,我不明白为什么老有人抱怨,就因为一个懒?年纪轻轻的吃点苦怕什么,不就这么几年?牛人恒牛,有一份漂亮的简历去干什么都不可能吃亏的。

还经常听到学生私下讨论:这些idea都是他自己想出来的,实验都是自己搭台,老板压根儿没出过力甚至都不怎么懂。说实话,这些调调除了让自己感觉良好外,对事业的发展没有任何帮助。举例来说,两个来面试的,一个拿着多篇CNS,另一个拿着的都是灌水杂志。面试官就说了:这个发CNS的,老板是大牛,平台都搭好了几十年,他就是熟练工,没本事。而另一个人虽然发的是烂杂志,可是俺都听说了,那些烂点子可全是他一个人鼓捣出来的。没有这么招人的吧?你作为学生,作为traineeyou are supposed to be dependent! 无论你的成果是否有老板的帮助,无论你是否加他在你的文章里,不幸的是别人就会认为有,而且并不会以此当做负面来评价。你要是真的想证明自己比老板牛,只有等自己完全独立了,自己开个实验室,发比老板更好的paper,才能说明问题。

当然双赢这个东西,说着容易做着难,很多PI都做不到。比如说合作者干的比他少,但是因为工资基数高,拿了大头。这种想法和前面说的苹果一样,假设就是这笔钱一定能拿到,而拿了这笔钱就拿不到别的钱了。事实上,你不给人家拿大头,有可能自己的小头都没有。还处在事业上升期的,最重要的不是数dollars而是让车轮赶紧转起来,争取越做越大。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个人有很多人帮,和领导学生秘书的关系也都很好,这个人无论走到哪儿,身边就会散发着这么一种气场,别人很容易就感觉的到。那如果被人利用了怎么办?是有这种人,但是出来混迟早要还的。找人合作,怎么都得给人利用一两次不是嘛,有啥大不了的?


2. 知父莫如子

现在我也随大流搞个测试:请问你的老板是个业务一流,正直善良,还热心支持学生发展的人吗?答:是。请转文章末尾,接下来的你不用看了。你要做的很简单,就是好好工作,不用想别的。如果不是---事实上,大部分人都有这样那样的缺陷---还想和老板双赢,说的不好听就是把自己求学阶段的利益最大化,那你就要好好分析一下老板的为人。张爱玲有句名言,父母大多不了解子女,而子女往往看透了父母的为人。这个乍一听很counterintuitive,仔细想想真是这样。所以不要以为老板的阅历比你多,只能他了解你。你只要抛开平日的成见和情绪,客观的对他的优点缺点是非功过总结一下,就会很清楚了。

为啥要这样做?前面说到发文章的事,也见过不少学生说,老板压着文章不给发。这个好像是很变态的,其实多数情况下,学生对老板为何这么做的深层原因并不清楚。要知道学术界竞争以秒计,正常情况下谁不是赶着发出来生怕给人先做了?老板要是有了好的成果,故意拖着不发,不是大傻瓜吗?当然了,有的老板就是大傻瓜。所以这时候就可以旁敲侧击一下,说看咱的对头最近做的这个,已经和咱们的很逼近了,搞不好这个idea也被他们想到了啊!有些老板就是完美主义的性格,学生也要学会引导他。例如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在这个idea之上建立一个更好的,给老板画个大饼(他整天给你画你也画他几次不行吗?),但是既然要发后续的,就没有可能捂着前面的了。如果实在没办法,就confront他,让他说出道理来。什么关系都应该坦诚以待,对方不坦诚,就先从自己做起,总会有感染力。

说了半天,倒底什么是“明星学生”?不排除有老板不支持,但是自己亮的罩不住的情况,可是99%的明星学生都是老板的挚爱,才能成为明星。具体表现有,老板对你要求很严,但是也经常鼓励;只要来人访问,一定把你揪出来,让你跟人谈,即使兴趣不相关的;有些烦心事,会和你倒苦水;好事先想着你,要是有学校或者公司来要人,老板第一时间推荐你;你作为学生出去开会,以为没人认识你,结果发现很多同行都知道你是谁的lab里的。。。如果这些都能发生在你身上,多好的一件事儿啊!怎么才能做到呢?如前所说,对于不够完美的老板,不够strong的老板,不能总是被动等他的吩咐,让干啥才干。明星学生之所以还没独立就成为业内新星,得是自己做事有积极性,自发性,有passion。这一定是所有明星的共性,没有例外的,甚至有很多都是自己推着老板走。遇到问题不是抱怨(有些人经常挂在嘴上的就是nothing works!)而是擅于提建设性意见,想法多多,在谈话中起引领作用而不是被动的yes no。老板忙没有时间读paper,自己就要对领域内外的进展搞清楚。老板派你单独去开会,回来主动告诉他谁谁又做了什么新幺蛾子出来,或者他熟人的八卦也行。“啊?都学了什么?我也记不清了。”光记得旁边的buffet好吃了。这是不是扶不起的阿斗。

其次,做人要醒目一些,要察言观色,不要总跟个孩子一样。老板正在为funding发愁呢,你在那里大叫这些破仪器什么时候换呢?一说到这儿又有人觉得我俗了,或者说你个破老师值得我这么费心思吗?那咱就说(你们向往的)工业界吧,为啥有些人看似找到了不错的工作,拿到了大package,但是进去之后几十年如一日,还是在最底层。比他后来的年轻人,比他毕业学校差,甚至业务水平差的年轻人,很快成了他的上司了。这些都是为啥?难道不值得我们每个人好好琢磨一下吗?你的眼睛里看见的只有你自己的工作事业,发愁的都是自己的屁事烂事,别人虽然和你朝夕相处,但是他们此刻在想什么,在为什么烦恼,他们的烦恼怎样才能解决,你压根儿没兴趣去了解。那么就不单是老师学生的关系了,你这个人走到哪儿也很难风生水起啊!之前pingxing举的一个例子,参加conference碰见大牛,老板也在。这时候懂事的就知道问一些老板自己肯定也想问,可是碍于面子问不出口的东西。学生是后辈,问了也不丢架。可是有这种觉悟的学生很少啊。


3. 统一战线

作为正直大度的老板,都希望学生强过自己,但是不乏有一些比较小心眼的。做这些老板的明星学生是有学问的,搞不好就成了老板眼里自以为是目空一切的讨厌虫了。有些人为了避免老板妒贤嫉能,把自己的聪明抹杀了,混日子,那就是自毁了。其实无论是什么样的学生,如果想自己利益最大化,最有效万无一失的办法,就是把老板的利益和自己的统一起来,而不是对立起来。措辞上,不要整天my idea is to do this and that,别整天my my my的。WeOurOurs!不光是学术界,任何谈判协商,张嘴闭嘴不要you me 啦,干嘛要搞成对立?用we!说的是我们lab怎么一起发展一起壮大。这些小细节,其实对别人的心理暗示作用是很强大的。所有的谈判如果事先就想好如何把双方利益一致,没谈就已经赢了。


再打个比方,老板提了个很stupid的建议A,你想的是一个很天才的建议B,怎么回答?对呀,老板说的也正是我想的!而且基于老板说的A,再往下延伸,我们就可以这样发展(把B描述一下)。要知道,说话的最高艺术是什么?就是要在适当的地方忽略逻辑(这可是我千锤百炼的心得,今天全告诉你们了)。我知道有些人不屑于这么干,行,俺也没逼你做什么明星学生,您清高俺知道。现在俺是对那些想做明星学生的说的,去读读鹿鼎记,不是只有皇帝和美女才吃这一套,连刚正不阿的两个师傅陈近南和长平公主都着了的道啊!小宝能不成明星学生吗?



Saturday, November 11, 2017

我谈大乘佛教

最近其实写不动长文了,也比较懒,不过之前答应了拖把,就趁机督促一下自己。注:写的都是凭记忆,原先看的书或者视频里得来的.细节不一定记得准确,不过大致我应该还是领悟了。

1. 守青灯伴古佛。。。吗?

守青灯伴古佛,是大部分国人对出家人的印象。为何会有这种根深蒂固的印象?这其实和很多的古装剧有关。剃光头发的美女,背对着前来纠缠的帅哥:“我已万缘放下,心如死灰。”所以很多人对学佛的看法就是,要“避世,出世”,不再和凡间有瓜葛。这种看法是否正确呢?是正确的,只不过这只是小乘佛教修行中的一种方式之一。

为何要避世?为何要“离欲”?这要从佛教的基本思想说起。佛教的基本思想,概括来说就是:“这是个虚拟世界”。听着很前卫,但我这种说法的证据实在是太多了,比如佛对这个世界的基本描述:众生在无始劫(劫可当做时间单位)以前,都是佛。只不过后来迷失了本性,以假当真(注意这四个字!),才沦落到现在的娑婆世界,生生世世无法出来。若要成佛,就要认清楚“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也就是说,只要你真的认清这个世界的虚拟本质,无论看到什么,都知道看到的“不是真的”,你就成佛了。大家要问了:我已经认清了,至少楼主早就认清了,为何还在这里灌水?还没有得道?这个佛也早有解释。你在过去的无数个前世里,积累了太多的“业力”。轮回转世虽然银钱带不走,但这个业力(以及因果)是一直跟着你的,是extremely powerful的。强大到即使你认为自己看到并且相信啥是真相了,内心深处还是不信的。不服吗?我问你,如果一切都是虚的,你的钱也是虚的,都捐出来干不干?可能有人干,但是楼主呢,是一定不干的。为何呢?楼主虽然嘴上说这个世界是虚拟的,骨子里其实还不信啊,还在执着这个世界啊。

所以为何要出家,要守青灯伴古佛呢?第一,这是一种强迫性的“舍”。你自己放不开,好,我现在逼着你把一切都抛开,包括金钱,名利,爱情,等。说起来这有点下策了哦?但是没办法啊,越是后世的人,业力越深,诱惑也多。所以很多大师推荐后世的人修净土宗而不是禅宗,就是这个原因,我们后面再讲。现在岔开话题,说说化缘。和尚为何要化缘?有好多原因。其中一个是要记住众生是自己的衣食父母,还有一个大家不太知道的,其实是为了培养众生的“舍”。就是说,别把这些物质的东西看的太重了,这么训练你。

第二,出家是一种强迫性的“净心”和“断业”。如果一直在红尘中打滚,可能忙的没时间修行了,而且会不断造新的业,比如认识新人和他交好或者交恶,那就没完没了了,何时才能脱离轮回,脱离这个虚拟世界?干脆,快刀斩乱麻,出家。小乘佛教的阶段性目标是什么呢?就是修成罗汉果位。罗汉,又叫“自了汉”,就是自己光管自己了,自己跑了,自己通过逃避的方式来修行(说的难听但其实就是这样)。

相比之下,大乘佛教讲的是“入世”。不仅不跑,反而要积极投入来生活。忘了哪个法师讲过的了,他说你要是学佛的,你进了一个公司,那你就要积极把事情做好,不能偷懒,要动脑筋让这个公司办好一些。为什么呢?因为大乘佛教的宗旨,不是离欲,而是慈悲。很多人不清楚菩萨和佛的区别,佛是已经跳出虚拟世界的,菩萨呢,是“本可以”跳出的,但是却自己选择留下,就是因为对众生的那份慈悲,那份情。所以之前拖把问,修行不是要断一切情和欲吗?其实不一定。

那么有人就要问了,大乘佛教讲入世,不就和普通人一样吗?从哪里体现出修行呢?我个人的理解,就是“事忙心不忙”。你在行动上投入去做,但是在心里不能计较得失,不能被事情牵着走,吃不下睡不着。菜根谭的一句话就是讲这个:竹影扫阶尘不动,月轮穿沼水无痕。你这个人看似在这里忙,其实心里和独处深山老林里是一样的平静,外事影响不了你内心。这个相当难做到啊!这个和小乘佛教几乎是反着的,不仅不逃避,还凑上去。这不是自找麻烦吗?也不是。这个对众生的慈悲,也不是完全没有“私利”在里头的。因为如前所说,我们对这个物质世界太执着了,即使是初生婴儿,他也带着过去无穷世的业力来的。必须破除“我执”,才能成佛。当你为众生服务的时候,当你为了大我,而不是小我做事的时候,你对自己的利益就会淡了,对钱,名,都会淡,这其实非常利于你逐渐放低这个“我”,更容易“舍”。

2. 念不念佛,这是个问题

净土宗的根本教义就是念佛念经。再简化,就是念一句“阿弥陀佛”。尤其对于没有文化不识字或者没有机会跟人学念经的,工作太忙的,就念这一句就行了。为什么呀?在佛堂里烧香磕头要平安,这看着就是封建迷信啊!其实念佛也好,拜佛也好,本质上不是跟看起来的一样。念佛,讲的是念到“一心不乱”,其实是种帮助你净心,帮助你舍弃外物的方法而已,而不是如笑话里说的,不断叫着佛菩萨的名字让他们来帮你。

说到这里插一句,在你的修行中,佛和菩萨倒底能帮你多少?要是说实话吧,其实半点都帮不了你,全靠你自己。“那俺为毛还要拜他们呢?”拜佛拜菩萨,不是求财求平安的。甚至我还可以给你多透露一点,如果真的要求啥,不如去拜土地神或者狐仙,这些小神才更有可能管你这些屁事烂事。拜佛其实是在拜自己。你不是不“信”吗?拜,是在不断增强你的信心。佛的存在,各种传说,也是为了让你信。信谁啊?信你自己。信你自己有能力最终跳出这个不断轮回的尘世。当你恭敬的跪拜时,你会不断强化这份修行的信念。当你一遍遍念阿弥陀佛时,杂念会越来越少,心里对外界的纠结会越来越少,才更容易做到事忙人不忙。总有一天,当你的心里只剩下一句阿弥陀佛,没有别的牵挂的时候,再把这句阿弥陀佛也丢掉就好了。不过这说着容易,其实很难。

如果你去读禅宗公案,肯定少不了看到历史上的名师烧佛经,甚至烧佛像的,“佛是什么?是臭屎橛。”他们为何这么说?不是为了哗众取宠。他们其实就是想表明一个道理:学佛,无论走哪一宗的路线,本质上就是修心。你原来就是佛,后来迷失在这个游戏里了,看清楚这一点,出去就完了。整个佛教,万卷经书,其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真的,佛最讨厌人打妄语,所以这一点上我绝对不敢骗你。

又要岔开来说了,西游记最后一集,师徒四人第一次取到的是“假经”,没有字。故事里说是因为他们没行贿。其实有这种说法,这才是“真经”啊。释迦牟尼自己亲口说的:我说法四十年,其实未说一字。本来就没有什么真经嘛!你非逼着人家说给你,写给你,你这不是难为人吗?那为何后来又有那么多的经书?这是因为释迦牟尼发现世人愚钝,业力太深,以假当真早就习惯了,所以不得不创造出一些不同的“方便法门”,比如各个宗。这个方便,说的就是一种手段,用来帮助你上道儿的东西,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佛教是唯心主义,所谓“万法唯心造”,不光这个世界是虚拟的,是我们自己的心造的,连佛法也不是实在的,就是帮助你渡河的一条船而已。释迦说的,如果渡了河,还把船背在身上,那就是傻子了。连佛法最终也要扔掉,连一句阿弥陀佛最终也要扔掉。“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就是在启发你考虑这个问题。

如前所述,很多人推荐末世众生学净土宗,念佛,因为我们大多不具备积极投入的去做事而同时又不被事情所牵引的能力啊。社会越发展,科技越进步,人的心越乱啊!就拿现在的媒体来说,刚有了新闻的时候,人类社会就乱很多了。原先鸡犬相闻的社会,坏事很难传出去,现在立刻散布全球。而最近有了微信推特等更方便的工具,让人更是很难不被杂事打扰。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参禅打坐,可能脑子里都是乱七八糟的东西。而念一句阿弥陀佛,有点像睡不着数羊的意思,强迫你集中心神,不去想那些伤身的事,确实有道理啊!



Wednesday, November 8, 2017

文学奖作品,快速炮制大法

(注:我不是claim所有的得奖文学作品都是这么个调调,但是现代西
方文学得奖作品里,有相当一部分是这么个调调)。

1,底层人,比如非洲来的移民(亚洲的别想了,除非你可以别出心裁把自己搞的很惨
)。在描写这个人时,最重要的一点是:一定不能写成一个完人。甚至光外表丑内心绝
对善良都不行。为啥呢?你不是揭露控诉社会不公正来的吗(问:西方也搞这套?当、
当然了!)。如果在如此丑陋的社会制度下,人还能那么光鲜亮丽的活着, 能够没有
痛苦和纠结的活着,能够内心“完整”的活着,你这不成了庸俗文学了吗?你这不成了
为丑陋社会唱赞歌了吗?所以,一定要描写:

人性的扭曲。人性的扭曲。人性的扭曲。重要的说三遍。


2,一群人。如果你写的只是一个人,不具有代表性,也不顺带介绍一下他周围的群体
生活(比如妓女从良的表妹,拉车卖热狗的三叔),也就完了。也就没有普适性了。你
就把自己给边缘化了。当然要有一个主人公,但是他的爱人啦,父母啦,朋友啦,都要
写。都要各有各的特色,不能重复。不能重复经历,也不能重复性格。从一个可怜的底
层人,拔出萝卜带出泥include了一大堆底层人,以及当中的个别想要往上爬的成功的
失败的特例,那你的作品的impact就很强啦!


3,时间的混乱。什么?从小时候开始写?从没移民之前开始写?你就低档了,就不艺
术了,就拿不了奖了。当然要从“现在”的某一刻,比如刚刚做完苦力回家,猛抽烟(
一定要猛抽烟嘛是不是)的时候,作为故事的开始。然后讲了一两章,大家总算进入状
态了吧,总算知道谁是谁了吧,裤衩啊(郭德纲用语)!一下子扔回非洲去。一下子变
成了小时候。好吧,我就将就着看吧,正看得起劲,又,裤衩啊!又变成了年轻的时候
和前妻(肯定啦,怎么可能享受稳定的婚姻呐?)生活的那段日子啦。

总之,就是黑夜,就是蒙蒙雨,时间上的错乱,多种感情的交错,以及结尾一定要没有
结尾(否则怎么能发人深思呐?)。总之就是要读者读完之后跟迎着风喝了几口凉水吃
了几个半冷不热的粽子之后满肚子又是气又是咕噜又是堵着的那种感觉。。。离大奖就
差不多啦。


Saturday, October 21, 2017

谈理工科女faculty的现状

接触的其实不多,但是还是想说一说,不全的请补充吧。

1. 被照顾了吗?

提起理工科的女faculty/发考题,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一点。有人认为女老师在各方面都被照顾了,也有人觉得完全没这回事儿。先说找工作吧,我觉得这因学校而异。资源不缺,不太为生计和发展担心的高大上地方,这种照顾和机会可能更多一些。正在苦苦挣扎的学校,为了生源,资金,已经焦头烂额互相扔砖头的,基本不会有精力去照顾谁。其次还要考虑的一点是,目前理工科所有的专业,在找教职时都是供大于求,竞争激烈。无论好学校烂学校,面试别人的经常会不如被面试者优秀,而且还有大把候选人可以挑。学校即使是抱着照顾女生的想法去实施的,最后招到的人也overqualified了。

这是在生存和立足方面。再往上走,是种什么样的情况呢?如果你成了牛人,成了腕儿,别人可能会说:“还是女的呢,太不简单了!”成了之后,也许上报纸和陪教务长吃饭的机会比理工男老师多,但是前提是,你得凭自己的实力成牛成腕儿才行。在上升的这条路上只能是实打实拼出来的,谁也帮不了你。其实无论什么学科,高校里最不缺的就是聪明人。谁让谁服都不容易,除非你有真本事。


2.  两个层次分明

我接触的理工科女发考题,其事业发展阶段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还在水里挣扎的,二是已经上岸的。你也可以说,男老师不也一样?可我还是觉得女生明显一些。还在水里挣扎的,常见的表现是:只要能成功,什么都肯干;在院系会议上发言比同资历的男老师要多;情绪波动较大,多少有点神经质;组会开的比较勤;出去认识人不打怵。

已经上岸的(这里的上岸可以理解为tenure,也可以划得更高一些,比如基础已经打稳固了,productivity的轮子即使自己松松也不会停下不转了),情绪会比较稳定,没有那么浮躁了。但是这里还可以稍微分一下小类,一类是待人宽厚,母仪天下,别人不来惹也不会去惹别人的,只会帮人。另一类是攻击性较强,对学校里或者学术界中很多人和事看不惯的,也不在乎和谁起冲突,甚至有点儿以此为乐。还有的刚正不阿,对人很好但是你和她搞任何不正之风就等着被鄙视吧。最后就是把focus已经转移到行政和仕途上的。

凡是明确决定要主要往行政方面发展的女发考题,在大的方面看着都是差不多类型的,而且她们之间很自然就会结成同盟。虽然通常认为女人和女人矛盾会比较多,但是不知为何,高校中的女管理者好像都是结盟的多,可能她们知道自己本来就是minority吧。在行事上当然是雷厉风行,而且和男同行们相比,一般更加professional一些,当然总是有例外了。

总之无论是哪大类哪小类吧,个个都是精神饱满干劲十足的。目前我还没有接触过一个掉链子的理工科女发考题。倒是听说过个例。只不过,大部分因为娃的缘故,还是不能像男老师那样随心所欲的加班出差什么的。


3. 奢侈的be gentle

不信你就做个试验吧。找一对学校平台资历背景都差不多的男女老师,对一群学生说同样的话,比如:“希望大家勤奋些,下月就能弄出一些preliminary结果来。”一个月之后你再看,男老师那组如果有七成有结果的,女老师的组最多五成。同样的一句话,如果听起来很gentle很舒服的话,男老师说了,就是文明有礼。女老师说了,就是“我们都可以不用听”。要不怎么整天有人抱怨理工科的女发考题“变态抓狂”呢?因为女人干理工,本来就有点儿“原罪”的意思。很多刚来的学生对自己女老师的能力,尤其是还没有多少record的年轻老师,其实是很skeptical的。你一个穿着条纹裙子的也会编程会深度学习会做机器人无人机?胡诌的吧。所以同样都是管学生,包括课堂以及lab的学生,女老师就要更严格一些才能达到和男老师相同的效果。

但是资历长的女老师,已经有各种title的,被社会认可了的,就会好很多。所以说,女老师要be gentle,得先问问自己目前有没有这个资格。还没有立足的,又要学人家女前辈充大方,搞不好就关门啦。


4. 外貌不是随机的

不知为啥,在国内经常见到的一种观点就是女生整天打扮就不会好好学习女生学习好的(尤其是理工类)都长得很难看。自修的桌子上到处都是XX女生一回头长江之水天上流小行星撞地球谁谁从此不进球之类的。不知道倒底有没有科学依据,反正这个观察在西方理工科已成了女发考题的人群中不成立。相反,更常见的是这个群体颜值普遍较高,而且衣着打扮也不是传说中的邋遢女汉子。你当然可以说,外貌好的无论男女在找工作中有优势,但这不能解释所有的现象。事实上不光是高校里,包括其他行业甚至政界,如果你把那些女性群体年轻时的照片和中老年相比,很多不是在下滑(如一般人认为的人老珠黄)而是在提升。具体说来,就是年轻的时候虽然也有个不难看的底子,但是看着很普通的一个女人。反而是年纪越大越有风采,让人一看就打一个激灵。这与阅历,气质,自信这些都有关,但我一直觉得physically,人的外貌也是在不断变化的。从事一样积极奋进的工作,对人体的刺激作用也会是积极的,当然疲劳过度就是另一码事了。


5. 舆论的影响

几年甚至几个月前,我认为舆论的压力对女发考题的发展是很不利的,具体说来就是各种明的吓唬和暗的冷言冷语。除非这是个家庭事业都很完美的女性,否则只要有点儿私人问题就给归到“因为太投入事业以至于(这里自己填空)”上了。那时候我认为,这种说法对已成为发考题的会有压力,对有志于这一行的女学生和博后是一种discouragement。我总是希望都别这么说。


但是现在我已经不这么想了。因为我的观察发现,凡是走到了这一步的,或者立志走这条路的理工女,根本就不会在乎你说什么。舆论是鼓励也好,泼冷水也罢,they do not give a darn.





Saturday, September 30, 2017

从写作的角度来说说《三体》第三部:死神永生

1. 故事里的真正故事

关于这第三部,我知道的人不是特别喜欢,就是评价很糟。如果你问我的话,我会这么
说:第一二部基本都是故事;第三部里,只有一小半是故事,是我非常喜欢的部分。这
小半故事,主要是围绕云天明那个童话故事展开的。首先,这个童话本身写的就非常棒
,即使不考虑它对于整个作品的隐喻和指向。其写作方式,我认为是融合了希腊神话和
一千零一夜的特长在一起的,它的存在表明作者完全有能力中规中矩地写出一些引人入
胜的故事出来。可以说,当我从这个童话里出来的时候,我是多少有些伤感的,我甚至
不太care倒底研究它的人类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了。

这个童话,以及牵扯到的云天明,程心等人,构成了第三部里故事的一条主线。虽然是
主线,其占用的篇幅也不是太大。在这本书里,之前对地球人构成致命威胁的三体世界
基本上都不存在了。我推测作者在写第三部的时候,他最大的目标已经不是如何讲完一
个故事,而是放任自己去“探索”。探索的内容可以大致归为两类。一是人类社会未来
的发展和存在方式。大部分科幻作者在描写这个内容时,都有些不得已,都是为了给故
事发展创造一个合理的背景而已。但是本书的作者,我可以感觉到,是特别在乎,也特
别好奇。他无论描写任何群体时,包括一个逃亡的大型军舰,都会费尽心思的去揣摩卷
在里面的人的思想,情感,民主与专政。概括说来,就是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下,一个群
体最有可能怎么演变。他还特别关系心类的“群体决策”,对于人类表面上的爱憎和内
心深处真实的恐惧想的比较深。

第二类探索是对宇宙。从早期黑暗森林理论的提出,他就开始对宇宙的物理演变和当中
的智能演变进行推测。到了第三部的结尾,几乎达到了科幻狂想的极致,试图在几十页
的篇幅中把时间,空间,大爆炸,平行宇宙等能想到的想不到的都体验一下。我感觉,
到此作者真的有种不管不顾的醉翁感觉:你们喜欢也好,不喜欢也罢,这是我的书,我
就要做我最爱做的事。

而无论对宇宙还是人类,作者的看法都是偏于灰暗的。我读着经常忍不住想:这家伙之
前一定受了不少罪吧?

2. 看电影与演电影

从craft的角度来说,我是很不赞同作者在第三部里大量使用的《时间之外的往事》(
节选)这种叙述方式。这些片段使用纯客观的语气来做背景描写,对当时的人类社会,
技术发展,宇宙局势,进行纪实一样的白描。一部好的电影,观众在看的时候不应该是
“看电影”的感觉,而是自己亲自去演的感觉。谁不知道屏幕上那个将死的人只是一个
演员躺在地下装的?那为啥大家还那么紧张呢?因为成功的作品,会让你甘愿give up
你的理性,让你相信故事如何发展matters。

好的书也是一样啊!几行字之后,你就看不到字了,看到的是漆黑的宇宙,和隐藏在漆
黑中的敌人。听到的是男女主人公急促的心跳,摸着光滑坚硬的战舰。。。但是,哐当
一下,这些《时间之外的往事》又把你抛回电影院的椅子上,让你“别当真”。可以说
,第三部是我最没被抓紧的一部,随时看两眼,随时可以扔一边。

但是作者就是想写未来社会,怎么办?可以的,有办法的。《时间之外的往事》里所有
的内容,都可以在正常的故事发展中体现,可以通过人物的对话,阅读,所做的科研,
所做的噩梦,来不漏痕迹地表现出来。这种写法难吗?其实不难,而且很有趣,也会丰
富人物的形象塑造。

3. 降维与毁灭

早在前两本书里,就有关于升维降维的描述了,比如三体人造的质子计算机。最后太阳
系以降维而毁灭,感觉多少有些重复。尤其是一次又一次的描写几大行星的二维图像,
其实是没有必要的,写一两次就够了。近年来西方写作就很注意这一点,叫做
sophistication。

比重复更严重的是,在太阳系的二维毁灭中,程心和女伴亲眼目睹整个人类的灭亡,在
感情上的描写却是很失败的。写的好的书,哪怕一个人的死亡也是让人读起来肝肠寸断
的。你这全人类都没了,怎么倒让人读着没感觉了呢?其原因有三,一是上面说的,第
三部的故事感和代入感不强,让人不care。二是站在女主的角度,整个毁灭的人类里,
都没有一个让她personally牵挂的。她当然是个善良的人,但其性格却总的比较被动,
不是个有着很强desire的人。放到文学的大海里,程心算是个比较黯淡的类型(比如对
比乱世佳人里的斯嘉丽),这种性格的人在小说中是不讨好的。三是作者没把气氛提起
来,对于毁灭写成既定事实一样,里面看不到挣扎,所有叫得上名字的人物都不太在乎
的样子。他们不在乎,读者观众就更不在乎了。再看好莱坞的灾难片,里面一定要有家
庭,或者炽热的爱情,这些人都有强烈的求生欲。人是欲望的人,文学作品要引人入胜
,必须要有鲜明的爱,恨,愤怒,或者绝望。

4. 俗套不能不套

说到爱情了,程心和云天明一直都是保持着一种浪漫的关系,能穿越时间和空间存在的
。最后二人即将在外星球见面了,却阴差阳错,俩人都和其他人“幸福的过了一生”。
我可以负责任的说: This is not allowed. 作家不是爱怎么写就怎么写吗?当然不是
了。打个比方,你描述一个屋子,花了大篇幅写墙上挂着的一把猎枪,而在之后的故事
中这把枪再也没出现过,这就是不被允许的。一个人想尽办法去找一个宝藏,最后结局
就是他决定放弃这个宝藏,这是不被允许的。The difference between fiction and
reality? Fiction has to make sense. ~ Tom Clancy 既然程云二人的感情一直都是
一条主线,最后的收场一定要有相应的强度,如果不是更强的话。即使不能在一起,也
要留下刻骨铭心的遗憾,才能把之前相恋了几百年的担子给挑起来。插多一句:为啥二
人就不能在一起呢?我读的时候就感觉到,作者不仅对世界和人类的看法比较灰暗,对
爱情也没有多少信心。

还有一个应该有的俗套,就是climax和aftermath的处理。如果要我来给第三部写结局
的话,其climax就是程心的逃离。当然如果你不想把她写的这么贪生怕死的话,可以给
她加一个高大上的使命,比如一定要保证古董不被毁灭等。她的逃离一定要在某时某刻
看来完全无望了,而不是书中描写的一样轻而易举。当成功逃离之后,再一个高潮是和
云天明回合(也不要搞得这么容易),之后便应戛然而止。结尾的对宇宙的探索应该全
部去掉,为啥呢?因为那时候危险已经没了,敌人没了,就是不痛不痒的观摩了。说起
来是俗,但是任何一个故事都必须有一个villain存在,这个villain不一定是坏人,可
以是事,是环境,是自己的心魔,但是必须存在着。一旦其不存在了,读者绷着的那根
筋也就断了,这时故事就只能结束,不结束也没啥看头了。就像西方童话故事的结尾:
 And they lived happily ever after. 永远都是一句话,两句都嫌多。

===
第一部书评:
http://fionarawsontile.blogspot.com/2017/07/blog-post.html
第二部书评:
http://fionarawsontile.blogspot.com/2017/07/blog-post_12.html



Friday, August 11, 2017

有多少tenure track可以重来

常常责怪自己 当初没多apply
常常后悔没有 把K拿下来
为什么 明明不菜
到最后还是要失败
是否我们总是 
徘徊在payline之外

谁知道又和你 相遇在NSF
Panel如此安排 总教人无奈
这些年研究不好不赖
只是好像少了一个大impact
而我渐渐明白
是你在给我不断的使坏 

有多少tenure track 可以重来
有多少Chair 愿意等待
当懂得珍惜以后回来
却不知我的lab 
会不会还在

有多少project 可以重来
有多少PM 值得等待
当paper被判重大修改
是否还有勇气去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