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November 18, 2015

泛谈评估

  
我之前常去一个业余作家网站,那儿很多人都对AmazonCustom Review系统有意见。有些人说,在他们出的书的读者留言中,很明显有些是根本没有读过这本书而留了一星级的评估。还有些或许读过,但出于某种不明的恶意原因,指鹿为马,给他们的书写了完全不靠谱的差评。虽然每个review在提交时,都是会经过Amazon专门人员审查的,而且对即使已经通过审查发表了的review也可以举报abuse,但Amazon的原则是只能对谩骂侮辱啦,与本产品全不相关的评论,或者借机给别的产品打广告之类的review才会“删帖封人”。

然而经过讨论,多数人的意见是,对于那些恶意的差评,实在没有办法。因为你就算有足够证据证明这个顾客是没读过你的书的,那你对于下一个读了一半的呢?还有就是读了几页认为太差读不下去上来发火的呢?这你总不能说人家无理吧?总之,举报实行起来的难度就在于Where to draw the line? 到底哪些算是合理的negative review,哪些是应该被删除的,这是很难做客观判断的。尤其作为作者本人,你当然觉得自己写的好,可能大部分差评对你来说都是没有道理,或者有道理但太过火的。谁会觉得自己的孩子丑啊?如果由你来定,那差评就给删的差不多了,那这个评价系统整体也就失去了意义。还有的作家说,别光说差评了,有些书或产品一堆的五星,摆明就是虚假的,这又如何去举报?

所以说,It’s not a perfect system. 任何一个类似的系统,都会给人钻这样那样的空子。但总体来说,由用户来自由评论产品的优劣,既可以帮potential 买主做决定,又可以对产商和作者进行质量监督并提供具体的反馈,这是非常好的一种双赢政策。对卖主讲,刚收到差评时肯定不高兴,但过一阶段等心情平复了琢磨琢磨,通常都是有些道理。比如有人说我的书极欠景物描写,我一开始为自己辩护,心说《傲慢与偏见》里基本没有任何景物描写,也不妨碍它成为经典。但后来想想,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当然还是生动的景物描写可以更好地把读者带入情节。

即使是对于完全不constructive的负面意见,也没有必要感到难过。不要说像Dan Brown这种因为写宗教题材而引起强烈争议的作家了,即使如Gone with the wind之类的经典,也有极少数的一星评论。而且很明显写评论的是读过这本书的,很理性的读者,有的读者甚至因为不能喜欢这本书而觉得痛心。也就是说,You can’t please everybody. 这点谁也不能做到。而且这也完全不影响其他读者尝试或者喜欢你的作品。恶意中伤的总是少数,不切实际的吹捧带来的反弹其实更糟。大众毕竟有大众的判断力。一个作家有一部分差评没有关系,如果都是差评没有好评,那就说明水平有一定问题,但也还不丢人。

真正丢人的,是少数作家对于差评不能handle而丧失理性。举两个例子,一个女作家写了几本erotica的书,可以说把erotica这个题材里最关键的那个字,orgasm,写成了organism,可想而知读者会留下什么样的评论了。当然除了这点她还有其它问题,比如被查出注册不同账号给自己写好评。关键是这个作家在很多Amazon读者review的下面留下了comment和读者进行争吵,这其实是她最不明智的举动,比有错别字难看多了。另一个女作家把即将出版的新书寄给一个书评博客评审,也是被发现很多错别字。其实我看了那人的评论,都算是很礼貌很客观的了,估计换成真的读者肯定比这糟。结果这个作家就在网上公开骂人家,有些观众看不下去回了帖,也被她骂。当时她的劣行被大量传播,一时“声名大噪”,甚至有人预言她的书会热卖,因为可能有人就是想看看到底差到什么地步。

所以我一直很欣赏Raymond Chandler的一段话:I have made three rules of writing for myself that are absolutes: Never take advice. Never show or discuss work in progress. Never answer a critic. 你可以说这段话透着高傲,但却不是没有道理。作为一个政治家,回答公众的问题是必须的。作为一个艺术家,最好就是对任何评论置之不理。在短期内这样看来是很吃亏,尤其是人家曲解你的时候,但从长远来看,是非常明智的一种姿态。就像台上的演员不应该和台下观众拌嘴一样。你以你对于艺术的理解,选择自己的方式来诠释,摆出来给人看就行了。别人如何评论不是你应该操心和试图改变的。

这里岔开来说一下采纳群众建议的问题。上面的quote里说的Never take advice. 看起来高傲,仔细分析来这个问题很复杂。除了前面提到的众口难调,你实在无法让所有人都满意之外,还牵扯到一个作家为何要写作的基本问题。你写作的目的是要说出大家都想听到的话呢,还是说你自己最想说的?表面看来,前者更容易卖钱。你或者可以说,这是基本的商业准则,哪里有市场,就去那里发展,干嘛要制造谁都不需要的呢?不过艺术创作毕竟和产品制作不同。严格来说,只有如鲠在喉,不吐不快的话,才是有必要说出来的,无论你的观点是让人舒服还是难受。先去揣摩大众想听什么,然后假装这就是自己的想法,自是空洞无比。看看哪种故事卖的最好,就去模仿来写,肯定全无新意。一个人做的最出色的事,只能是发自内心,而且最enjoy的事。这才是Never take advice的本意。

啰嗦了这么多,其实是因为最近在考虑有关教学评估的问题。我想任何接受过期末匿名评估的老师,肯定都见过完全相反的评论和建议,这时候通常会苦笑一声,你看看,这我可就没办法了,我怎么做都有人不满意是吧?松也不对,严也不对。就像我上学期期中自己搞了个非正式评估(第一次教课先探探水吧),每个多项选择都是有选完全相反的选项的,比如有人认为下半学期的课应该减少topic但增大深度,就必有人选择希望减少深度。但奇怪的是,让他们自由发挥提意见的时候,大部分人提的却惊人的相似,让你无法不当回事儿。

Amazon的书评系统一样,匿名评估也是不完美而且可以被利用的。隔壁贴有人提到过,曾见到极具侮辱歧视性质的评论,可惜不知道是谁写的。也有老师说,几乎有把握确定是谁写的。其实这样费神没有多少意义。如果有少许恶意评论,大部分人都很positive,又有谁会在意那些明显与事实不符的评论?(要相信“领导们的英明”,呵呵。)读到有用的建议,记下来争取改进;没用的,笑笑放过就当没看见。如果为了揪出那少许几个人,破坏了这么好的反馈系统,实在是得不偿失。

另外,开头还说了个问题就是Where do you draw the line? 有些话看来很过分,很出格,但其实算是legitimate的评论。比如有学生说,你水平非常差,根本不配当一个老师。听到这话自然是伤心加生气了,尤其是其他学生都认为你是个好老师的时候。但从另一个方面讲,如果这个学生就是这么认为的,无论是否有根据,这就是他的看法,还是应该让人家说话(当然只能在该说的时候说,写在卷子上就不对了)。这里牵扯到的一个问题就是,错误的评论是否是合法的评论?每个人在发表意见的时候,都是基于他已有的经历,价值观,处世哲学。他的评论是受他个人水平和境界局限的。即使妄下评论的人,也是因为性格使然。而且对错毕竟是很主观的东西,很多时候就像前面说的书评,不是非黑即白的。

当然了,就像Amazon也是有基本审批一样,有些恶意攻击还是可以明确定性的。比如如果一个学生说我是idiot,  中国猪,女人就别出来工作了,这种话就是明显的违规。我觉得判断标准是不是可以这样,就是他的评论,无论对错,是relevant,还是irrelevant。配不配做一个老师,毕竟是与教学相关的,但上面举出的例子,就超出了他应该进行评估的范围了。

说完教学评估,再扯高一点儿。西方提倡的言论自由,就是一个类似的,不完美的体系。谁想说什么都行,自然会给心术不正,或者水平有限的人给滥用了。但总的来说,利是大于弊的。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如果他们说的不对,群众还是有判断力的,不是那么容易给糊弄的。如果给他们戳到痛处,就证明自己确实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堵着不给说,后果只能更严重。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Comments highly appreciated! - Fio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