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吐温说过这么一段话,挺有意思的:“有那么一些书是拒绝被人写的,他们年复一年地站在原地也不肯投降。不是因为这些书不值得写,是因为能正确展现这些故事的写作形式还没有出现。一个故事只有一种合适的形式,你找不出来的话,故事自己就不会同意让你来讲它。”
这就是在我看来,《如絮》最独一无二的地方,也是为何之前那么多年下来,无论中国、海外的作者,都没有人写过类似的《如絮》,因为他们没有找到适合讲这个故事的那种结构。
哪种结构?作者自己说过多次——三角形结构,这个至关重要。三角形,并不是在讲三个不同的故事、一堆不同时代和国度的人,他们之间仅仅有血缘联系或者什么共同的经历。如絮讲的就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一个完整的年代,甚至只有一个“世界”存在。因为这个世界原本就是不可分割的,它绝不是种族分裂者们口中描述的那样。
- 时空胶囊
严格说来,这个三角形并非结构上的三脚架,更像一个椭球形的时空胶囊。青莲武汉这条线,同Dusty上海那条线,差不多起始于同一个大的时代,再一路走到今天。青莲这边是比较传统的“内部”写法,是以身在那个年代的普通中国家庭、中国军民为视角,去感受那个时代的变革和各种战争的。这算是比较传统的写法,我所知的有关那个年代的大部分作品是从这个角度来写的。
而Dusty以及他的父辈啊,朋友啊,他们那些人是从中国外部、从世界的角度来写的,就像一个胶囊外壳一样把青莲那些中国人包在里面,这是同类题材中较为少见的写作角度。我在读这部连载的时候,时不时就会有这么一种当头闷棍的感觉。What? Excuse me? 等一等,你写的真的是我熟悉的那个中国的历史吗?(这点我从来都没告诉过作者可可。)
比如说起抗日战争,大家脑海里都是什么故事?《上甘岭》,《平原游击队》,《琅琊山五壮士》。对于我这种喜欢看抗日神剧的,脑海中还会冒出“手撕鬼子”,“裤裆藏雷”之类的桥段。再说起国共之战,《董存瑞》,《小花》,《风筝》这些。美国人在我的记忆中,除了向日本扔过两颗原子弹,就没干过别的事了(汗!)。这不能怪我,主流文学就是这么把这段历史呈现给后人的。
所以当我读到Dusty和他的伙伴们在上海等地一系列活动,都感到不可思议。后来开淼那些战俘的安置问题,哪来的战俘?志愿军俺听过,仅此而已。怎么会有战俘呢?不是都牺牲了吗?“逃台”这俩字我就听过,也与志愿军无关,讲的是失败如丧家之犬的国民党飞去台湾定居的事。这就是我对于那个年代、中国以外部分的了解。
至于Pia这第三条线,严格说来算“时空穿越”,是讲的前面那些人的晚年以及后代们,以一种追溯的角度、从后往前去探索当年那段历史。当然不可避免地要插入这些人在现在的一些经历,比如夏露的婚姻、Chris的飞行事故。但总得来说,《如絮》全篇的重点是放在中国“近现代”这一部分历史上,包括解放前的二十年和解放后的三十年吧,原因?这段历史是被扭曲最严重的。再早些,没什么好捂着的。再晚些,捂不住。
所以我说,不是三脚架,更像被包裹着的时空胶囊。空间上由国内向外世界,再由外向内,时间上跨几十年来回跳跃的这么一个胶囊。这么写当然加大了难度,比如我最近跟作者指出的一点,我说你在写中国人的时候,你的中文就是中国话里应有的样子。你在拿中文写原本应该是英文的时候,比如Dusty和Maria之间的对话,他俩完全不可能用中文交流的了,你这时候的中文就很像译文,或者说我认为你是在脑子里拿英文思考后,再用中文记录下来而已。
比如中文的一个句子,可以说要多长有多长,而英文的主句只能有一个主谓宾的,除非你加了从句。其结果就是作者写的美国人说出的本该是英文的中文,其语法是严格按照英文来的。
还有一个难度,也是作者处理得比较好的地方,就是时代和文化的差异。比如美国上世纪中期军人的随身物品——打火机、金属酒壶、玛丽莲梦露相片啥的,Maria留的向外卷的中短发,青莲的假领子。我把这些叫做“电影配色”,电影基本上没有完全采用原色的,黑客帝国偏重青蓝色,霸王别姬昏黄色。如絮小说里是用各种细节来上色的。
- 反战与人性
我曾经看过一种说法,大部分战争题材的作品,都有明显的反战倾向。本来嘛,只有喜欢思索,关怀人类的作家才肯花那么多精力来写书,支持战争的人不屑干这个。
《如絮》的反战手法主要不是靠描写战争的残酷和血腥来实现的,虽然这些场景也有不少。其侧重点在于描写“敌我双方都是差不多的凡人”,“到底有没有绝对正义的战争”这些方面。
比如日本女孩千夏,她和青莲没有多少差别,都是单纯美好的女孩,结果成了牺牲品。甚至在前半部的大反派翔太,从我方的角度来说属于死有余辜的日本侵华军人,严格来说,他的行为也都是在效忠自己的军队,没有超出军人职责之外干过什么滥杀无辜、强奸民女、抢乡亲们的口粮和母鸡这种经典日本鬼子的坏事。
如果说侵华战争还是有正义邪恶之分,那后面的越战、朝鲜战争可就真的是说不清道不明了。作者同样是从交战双方两种不同的角度来写,其人物也并非因战争立场而背负道德原罪。比如越南孩子小猫,最后死在Dusty手里的是吗?那么小猫到底干了什么放到今天的美国必须判死刑的事呢?他和那些拿着snipers在音乐会上扫射平民的罪犯是一样的吗?子弹,是应该拿来枪决这些罪犯的,不应该被用作仅仅因为两个国家的政客立场不同而互相射杀的平民出身的军人。
人性当然在战争年代最能被检验,除此之外,就是文革这种不正常的疯狂年代。我个人认为作者在文革这一块处理得最好的地方,是把故事拴在有根、有背景的具体人身上。比如钱光庭、青竹原先和后来的婆家、和青莲作对的侃菊,这些人在文革前咱们就认识了,他们在文革中的具体表现和最终命运就有根有据,不是天上掉下来一群人,互相折腾一番。
- 家庭与爱情
无疑是一大主题。在这方面,作者和我的个人观点是接近的,我们都不是赞同为了事业而牺牲家庭的人。如絮的特点是,也并非宣扬爱情至上,各种亲情爱情让我来总结的话,最大特点是“做人要厚道”。或者说,道义良心,是被放在爱情之上的,这点作者没有疑问吧?
较明显的体现是开淼和夏建勋这对“情敌”身上,因为是先把道义摆在首位的,就看不到那些常见的为争女人尔虞我诈不择手段。最近互联网上流行《大话西游》里的一句台词:“现在是妹妹要救姐姐,等一会那个姐姐一定会救妹妹的。”这俩男人也是如此,每个人在对方遭难的时候都体现了差不多的道义。
还有一点大家都说过多次的了,作者喜欢写背负伤痛经历的人(被我调侃为硬伤男女的),他们的感情生活。比如失去碧芝之后的Dusty,凄惨童年的Maria,老大人了整不明白自己的郁邱,被抛弃过的夏露,更不用说离异带问题儿童的Chris。忠于现实,没有刻意添加drama狗血情节,反倒让人看得胆战心惊,因为像极了自己和身边的人。
最后,如絮里有首十字诗,我早些日子也为调侃作者写了个,放到这里做结尾吧。里面好多夹带私货啊(我个人对剧中人物的喜好)。
一遇克文,惊为天人,
二货郁邱,铜臭缠身。
三角出轨,章保戴尘,
四面楚歌,翔太亡魂。
五星高照,唯我建勋,
六尘不染,青莲封神。
七尺之躯,机长远遁,
八字不顺,开淼难寻。
九泉之下,碧芝孤坟,
十分好看,笔下乾坤。
《如絮》链接: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8930/129127.html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Comments highly appreciated! - Fiona